在外企林立的苏州工业园区,位于星汉街5号新苏工业坊C幢3F的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并不起眼,若无标牌提醒,外人很难知晓那是这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唯一的一家直属工厂。
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是全球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100%的全资子公司,这里的厂房已有15年左右的历史。
就在此前的伦敦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作为官方赞助商的阿迪达斯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
来自阿迪达斯官方的信息显示,他们关闭工厂的理由是以精简制造业务和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
阿迪达斯作出关闭其苏州工厂的决定,对为阿迪达斯正做着同样工作的至少300家阿迪达斯代工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直接为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服务的10家代工商,也收到了终止十几年合作的通知。对于另外至少290家代工商,来自阿迪达斯的订单也正在减少。
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就与阿迪达斯签订了长期加工合作协议,但该公司也在此次被终止与阿迪达斯合作合同的榜上有名。
阿迪达斯与代工商签订长期加工合作协议规定,这些代工厂至少70%的产能必须为阿迪达斯服务,并且每家代工供应商每年都必须制定且不断更新3年战略规划。
在此次终止合作合同中,产能100%为阿迪达斯提供服务的代工商是明年4月份终止合作,其余的则将在今年10月份终止合作。
这十家代工商大有被阿迪达斯欺骗的感觉,他们已经抗议并开始酝酿讨说法。但阿迪达斯认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保证过苏州工厂关闭后,不会与代工厂终止合作”。
随着苏州工厂的关闭,阿迪达斯在华约60%的订单生产业务,将直接并入其国际采购部门。
按照阿迪达斯的说法,他们是出于“优化全球采购架构”,才作出与10家供应商合作伙伴终止合同的决定。
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此前每年与阿迪达斯的订单都在100万件以上,该公司谴责阿迪达斯“出尔反尔”,并抗议他们的“这种做法欠妥当”。
由于阿迪达斯与代工商签订的长期加工合作协议规定,代工商们必须要保证其设备和工艺跟上阿迪达斯的需求,这让代工商们为此耗资不菲。
被终止与阿迪达斯的合作,对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将为工厂的设备损失付出高达300万元的代价,他们希望能获得一定的设备补偿。
但阿迪达斯的答复让这些代工商们近乎绝望,阿迪达斯表示,会“遵守书面协议中的所有承诺,但没有法律义务进一步承担损失”。
就在2011年11月份,阿迪达斯中国财务运营总裁兼阿迪苏州工厂直接负责人ErickHaskell曾专门召集代工商们座谈,他否认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即将关闭的消息。
ErickHaskell还口头承诺,在2015年前不会终止合作,他希望供应商们继续支持阿迪达斯的订单。不料,半年后,代工商与阿迪达斯的关系就要发生改变。
此次若阿迪达斯强行切断合作,将给代工商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包括他们的设备和工人等。
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副秘书长袁飏看来,中国的代工厂严重依赖这些公司订单;一旦取消,生存堪忧。
上海漫浪纺织品有限公司也是阿迪达斯的代工商之一,该公司直言,“如果对方单方面终止合同,他们仅在解聘员工这一项的损失预计就将超过3000万元”。
公开数据显示,为阿迪达斯服务的中国代工商有300多家,这些代工商拥有近30万名员工。
尽管这些代工商暂时无法确定是否步上述10家企业的后尘,但代工商这几年接到阿迪达斯的订单呈逐渐减少态势已成事实。
以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08年前从阿迪达斯接到的订单数为150万件左右,但随后订单数量开始逐渐减少,2011年的订单只有60万件。
湖南省有10家鞋企为阿迪达斯代工,尽管他们暂未接到终止合同的通知,但来自阿迪达斯的订单也明显在减少。
衡阳荣阳鞋业有限公司是荣诚集团的子公司,其代工的品牌中阿迪达斯占90%左右。该公司在2010年的旺季时,每月可加工25万-30万双阿迪达斯的鞋子。
但自去年开始,来自阿迪达斯的订单骤减;尤其是在去年的8-10月,每个月加工的鞋子仅15万-20万双。
荣诚集团是为阿迪达斯代工的大户,该集团也证实,来自阿迪达斯的订单正在逐年下滑。
尽管阿迪达斯表示尊重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本次重组不会导致中国工人就职岗位总体数量的减少,因为空出来的制造业岗位将会由中国的其他代工厂填补”。
但中国的代工商们依然担心,一旦与阿迪达斯解除合作,那将意味着他们的工人会失业。
对于是否会影响就业,经济学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警告,肯定有影响,虽然现在并不明显。
“就业压力增大毋庸置疑”,研究德国经济政策的杨佩昌博士也担心,阿迪达斯等外企终止与中国代工商的合作,会影响中国工人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