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央视打马赛克疑双重标准

   2014-08-22 qy.org.cn企业得通网1550
核心提示:企业得通网是首家平台和企业网站独立的B2B网站,让企业享有平台的所有功能,供应,视频,新闻资讯,网上商城等,企业站不穿插其他公司信息,保证企业站的唯一性。平台分普通用户和VIP用户,VIP企业可定制自己的独立风格网站,使用独立域名并享有企业备案,让企业推广更简单。得通网承接企业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域名主机服务,免费发布供应产品、企业新闻、企业品牌、企业招商等。提升企业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增加产品销售,为企业做长远的推广!
 近一年以来,明星屡屡被曝出嫖娼、赌博、吸毒的丑闻,不过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明星上电视新闻,脸部被打上马赛克。但有研究者发现,不同的人上央视新闻,“打马”“待遇”很不一样。

  媒体总结了三种不同情况:一是打马赛克,字幕用真名。例如柯震东在8月17日央视画面中,眼部被打上马赛克,字幕显示的是“嫌疑人柯震东”;二是打马赛克,名字用“某某”。6月14日,张元在央视新闻频道里讲述吸毒过程时,脸部打上了马赛克,字幕显示“导演张某”,并无嫌疑人字样。三是,未打马赛克, 字幕用真名。去年8月25日的新闻联播里,薛蛮子在讲述嫖娼过程时,脸部并没有打马赛克,字幕是“嫌疑人薛必群(网名薛蛮子)”。今年7月9日,央视通报郭美美案件时,其脸部也未做马赛克处理,字幕打出“犯罪嫌疑人”郭美美。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法律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但按照《刑法》“未经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的规定来看,涉案人员在法律意义上的尊严和权利理应受到保护。也有律师指出,对于涉案人员面部是否要打马赛克,目前并无具体标准。尽管法律没有规定,中央电视台对此难道没有一个内部统一的做法?作为一家电视台,“打马”的待遇应该统一,岂能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


如果只是由频道负责人或制片人自由裁量,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背后是否存在公关或权力寻租?想到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可以借3·15晚会等敛财,还可以靠经济年度人物拉企业“赞助”,那么,“打马”的不同待遇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获利的手段?如在播出之前先放出风,然后引诱被曝光的人或家属拿钱买“打马”,以缩小影响,维护形象?

  看来,对于电视台“打马”的自由裁量权应该加以剥夺。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对此作出具体规定,保护广大公民,特别是举报人的隐私权,对于官员和名人,则要在保护隐私权和保证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之间求得平衡;另一方面,在国家未出台相关规定前,各新闻单位也应该有符合法律精神的内部规定,执行统一的“打马”标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deito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滇ICP备14005946号-55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582号